渡江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该镇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园区核心面积2086亩,其中设施农业基地1800亩,创业孵化园100亩。已建成蔬菜大棚600亩,育苗孵化基地10亩。基地融农产品种植、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近年来,该镇以“园区承载扩就业、自主发展生动力、旅游扶贫促转型”的三大扶贫模式,着力打造莲塘村蔬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升级打造“诗蔬莲塘”秀美乡村示范点,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帮助贫困村如期退出,使得产业扶贫工作亮点纷呈、卓有成效。
1.推动土地流转,使贫困户“坐收租金”。渡江镇是传统农业大镇,发展农业产业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一是规范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引导产业大户成立惠民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由莲塘村党支部书记任监事长。合作社在村“两委”的指导下,以统一的价格规范有序流转土地,统一发包给农业企业或产业大户。这样既保证了农户的利益,又方便了整个园区统一实施土地平整、水利设施等工程,为现代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资产收益。积极争取扶贫、农发、农业、水利等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推进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既为产业大户开展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又提高了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农户土地租金,使其增加了资产性收益。
2.建设农业“工厂”,使贫困户变成产业工人。渡江镇以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园区建设,致力于将示范园建设成为农业“工厂”,将贫困户变成农业基地的产业工人。主要采取两种措施:一是建立用工台账,推进贫困户就业。目前,积极引入了果龙农旅一体化科技示范园、宏昌商贸有限公司、万紫千红果蔬合作社、山苏蔬菜种植基地等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及种植大户等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发展无公害蔬菜、火龙果、葡萄、草莓、甜玉米等产业。渡江镇要求结对帮扶干部把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个人技能、联系方式等资料提供给企业和产业大户,企业和产业大户根据需要优先吸纳贫困户到农业基地务工,通过建立用工台帐,发布用工信息,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目前,基地各企业、合作社已吸纳周边贫困户17人就业,工资标准达60-100元/天/人,有效提高了贫困户家庭收入。二是积极宣传招工信息,确保信息渠道畅通。结对帮扶干部定期将各个企业和产业大户的用工需求等信息进行汇总,然后统一把信息传递给贫困户,使贫困户可以及时掌握务工信息,并引导农户报名应聘。
3.用活贷款资金,使贫困户变成投资人。贫困的根本在于缺钱,而“产业扶贫信贷通”为贫困户提供国家贴息贷款,就是为了解决贫困户的资金难题。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农户没有发展产业致富的技能,银行贷款的资金安全无法保证,导致这一惠民政策的落实遇到困难。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渡江镇与金融部门、龙头企业充分协商,采取了“贫困户贷款、企业担保、带资入股、合作经营”的模式,用活了金融扶贫政策,将贫困户与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主要有两种用款方式:一是带资入股,保底分红。针对无经营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企业担保向银行贷款后,引导其自愿与企业签订入股协议,将贷款流转给园区的龙头企业使用,双方约定企业按季度给贫困户发放保底分红,年底再按比例计算经营分红,贷款到期后由企业负责归还。二是合作经营,利益共享。对于有一定经营能力但缺乏技术、无致富项目的贫困户,根据其自身意愿,引导其用贷款承包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的大棚,由龙头企业提供技术,贫困户在企业的带领下统一进行产业经营,再由企业对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回购,而政府从其他方面给予企业适当补贴。此举增加了贫困户的经营收入,增强了扶贫工作的“造血”功能。由于这种模式既保证了银行的资金安全,又让贫困户在无任何风险的情况下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还为企业提供了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因此得到了广大贫困户的积极响应。目前,渡江镇共有286 户精准扶贫对象自愿申请产业扶贫信贷通贴息贷款,并与龙头企业签订入股协议或承包合作协议。
4.搭建建创业平台,使贫困户成为创业者。对于想自主创业的贫困户,渡江镇也大力支持,积极帮助其办理贷款,并提供有针对性的精准服务。一是大力支持产业发展。凡是有意愿在园区发展产业的贫困户,由合作社优先优惠安排土地,并安排农技人员帮助其做好产业规划,联系有技术的产业大户对其进行结对帮扶,全程提供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销售服务,确保其能够通过发展壮大产业增收致富。例如该镇莲塘村永莲小组贫困户曾广正,在产业园周边发展了十几亩大棚蔬菜,宏昌公司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年收益达10万多元;又如新大村贫困户钟房林,前几年种百香果尝到了甜头,今年准备再发展67亩大棚蔬菜,通过与广东外商签订保价收购协议,蔬菜种植也能脱贫致富。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渡江镇各村均建立了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对有意愿、有一定能力的贫困户进行专门培训,引导其通过互联网销售农副产品,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设,大力发展乡村农业观光游、采摘游、健身游等乡村旅游项目,使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变成旅游产品,为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搭建起多样化的创业平台。四是抓结合文章,高标准农田建设促产业结构调整。该镇2017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成1048亩,其中新大村利用高标准农田搭建165亩蔬菜大棚,引导贫困户和农户发展蔬菜种植,结合周边白莲基地休闲观光旅游,形成多种经济作物种植格局,有效促进转型发展,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